• 产品与服务矩阵
  • 资源中心
  • 关于我们

利用智能技术积极布局个人碳账户,是银行践行绿色金融的重要突破口

行业监测分析 陈晨 2022-04-26 3190
易观数字化:在我国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近段时间以来,部分银行相继宣布布局个人碳账户体系,4月22日,中信银行率先正式推出“中信碳账户”,客户可在其信用卡APP上自行开通,此举标志着银行个人碳账户应用的正式落地。实际上早在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就已经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今年两会上绿色金融也再次成为热议话题。易观分析认为,银行业应利用智能技术积极布局个人碳账户业务,以碳账户应用和渠道场景建设形成相互促进,有效践行绿色金融。

个人碳账户为客户身份统一管理增加了关键数据维度


在元宇宙概念的持续冲击下,个人身份已更加趋向于多元化、立体化和数据化的时代特征。个人碳账户作为金融身份的一部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客户使用银行APP的活跃度,丰富个人身份数据,在客户经营管理中发挥正向作用。


基于客户生命周期管理理论,易观分析认为,个人碳账户反映了客户的生活轨迹,使银行能够更加准确地还原客户真实生活场景。碳账户为客户统一身份管理增加了关键数据维度,有助于银行完善客户画像,在客户识别与分层经营上更加精准、精细,从而延长客户成长与成熟阶段的生命周期。另外,推行碳账户将会促使行业标准规范体系更快建立,在此过程中,银行应注意碳账户体系构建的公平性、普惠性,注意对客户隐私的保护。


个人碳账户激励机制的构建可更加多元与绿色

 


从已经布局个人碳账户的银行来看,目前碳积分的奖励机制主要聚焦在物质激励的层面。例如将碳积分与积分商城权益、信用卡额度、消费折扣等进行关联,以激发客户的使用积极性。


易观分析认为,绿色金融本质上倡导的是一种共同的生态利益,从蚂蚁森林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以个人低碳行为驱动企业的绿色公益行动,体现了个人对承担社会责任的意愿,在当下的年轻客户群体中,已经具备了较为广泛的认知和行动基础。因此,个人碳账户积分在银行客户权益的体现上,除了可兑换的物质奖励,还可考虑其他非物质奖励,从其根本目的上突出客户低碳行为的贡献,构建更为普惠的绿色金融生态。



个人碳账户应用可与银行渠道场景建设形成相互促进作用

 

目前,银行对个人低碳行为的计算主要集中在一些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包括线上支付、生活缴费、乘坐公共交通等,以引导客户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的生活方式。


易观分析认为,在当前金融脱媒的困境下,个人碳账户的应用将有助于银行对客户生活场景的渗透,捕捉客户金融服务需求,从而驱动渠道端的生态场景建设;相应地,渠道场景建设也可为客户提供更多种类的绿色金融业务,构建全面的绿色生活轨迹,形成有益循环。此外,绿色金融业务的线上化、移动化特点,对于银行的客户身份识别、交易反欺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融合、高效、安全的客户运营也需要银行渠道经营能力的有力支撑。


易观分析建议,在布局个人碳账户业务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同步考虑以下几点:


1、 构建更为普适的经营策略与激励机制


在个人碳账户与客户权益体系绑定的基本模式之外,银行还应兼顾成本与价值,以客户细分的经营思路,建立更为多元的运营策略,在不同客群中匹配相应的资源,在低碳行为激励机制的构建上体现绿色金融生态的理念。例如可在年轻客群的兑换奖励中融入更多的公益属性,使行为激励机制更加个性化,优化客户运营成本。


2、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提高计量模型的科学性


融合大数据实时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监测客户碳足迹数据,提高碳减排计量模型的科学性、合理性,将个人结算账户、信用账户、碳账户产生的交易记录和生活轨迹纳入统一客户视图管理,完善客户数据维度,形成更为精准的客户画像。


3、利用区块链和隐私计算技术增强渠道数据安全


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智能交互与决策能力,满足各渠道绿色业务场景服务需求的同时,应注意数字信任与数据安全问题。可引入区块链技术增强数字身份的识别和防篡改能力,探索电子身份证*在线上渠道的应用场景,提升绿色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同时应注意碳足迹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安全性,利用隐私计算技术、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策略来加强客户数据安全。

 

注:在2022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提出要在今年实施身份证电子化。



更多阅读:

《数字经济全景白皮书》金融科技篇 重磅发布!

2021年11月线上消费信贷市场用户洞察:头部效应明显,绿色金融成新风口

战疫有力,工行手机银行提供疫情服务及优质线上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