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易观分析发布的 《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21年第4季度》数据显示,2021年第4季度,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交易规模为2359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1%。
图1-1 2018Q4-2021Q4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交易规模
市场份额方面,2021年第4季度,天猫成交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7.6%,占据市场份额63.5%,排名第一。京东成交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20.1%,其市场份额为28.8%,排名第二。唯品会排名第三,其市场份额为3.4%。苏宁易购和小米有品分别以2.1%和0.5%的市场份额位列第四和第五。
图1-2 2021年第4季度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交易份额
由于受到整体经济形势、消费形势的影响,2021年的“双11”不再像往年一样有着全行业、全品类普遍的高增速,而只是在少数一些品类上有着与往年类似,甚至超越往年的增幅。但即使如此,天猫、京东等主流平台的“双11”交易数据在去年的基础上也有着明显的增长。不过,随着“双11”年复一年的创造出新记录,业内对于大促带来的增长都在预期之内,反而对于大促之外的变化有着更多的期待。
“双11”之前的10月,通常都是各平台、各品牌集中的“蓄水期”,短视频、游戏、预售等都是它们提前圈定用户的方式。但是,在今年“双11”的“蓄水期”除了采用传统的模式以外,天猫淘宝还在淘宝APP上开启了一个与其它平台有所区别的功能:分享购物车。对于天猫淘宝来说,社交化一直是其近年来追求的目标,并相继增设和调整了“逛逛”、“订阅”等板块,不断强化社交化内容对于用户的影响。“订阅”板块更突出了商家对于私域流量的运营,更加突出商业转化;“逛逛”板块更突出了对于多样化内容的运营,更加突出对用户兴趣的引导。而分享购物车在展现效果上则将“对用户兴趣的引导”和“商业转化”结合了起来。用户浏览到他人的购物车,一方面是系统基于用户本人的消费、浏览习惯而推荐的,一方面是用户好友定向推荐的。这些推荐而来的购物车中的部分商品,本来就与用户的兴趣有较高的匹配度,因此有较高的转化可能性。另外,购物车中还有其它一些商品,是其它人有兴趣、有需求,但用户本来没有认知或认知不足的,在通过购物车中“同好”商品的连接后,就有可能激发起用户了解的欲望,从而促进这部分商品的转化。并且每一位用户的兴趣都有多个方面、多个标签,由其各方面的兴趣就可以关联到各式各样的购物车商品,从而既为用户提供了类型各异的商品了解渠道,避免单独的兴趣推荐模式所造成的“信息茧房”弊端,同时又为商家创造了新的流量入口,使其有更好的流量复用效果。但是,这也对商家的商品能力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二者都能取得用户好感的情况下,用户才可能主动将相关商品进行分享。因此,这一举措也可以看作是平台对于商家综合能力建设的一种驱策。同样也是在“双11”之前,同样也是在10月,京东发布了其“小时购”业务。“小时购”业务由京东和达达联合推出和服务,是京东将其优势化的末端配送能力进一步强化的举措。因为有不断加码的自建末端配送体系,长期以来京东的商品配送时效在众多电商中是最为突出的,并且最先实现了下单后隔日达、次日达、当日达。而在本地零售兴起的大环境下,京东自然不会忽视自己的优势能力,必然会对其进行大力拓展。“小时购”业务的推出正是这种拓展的表现之一。虽然也是强调配送的及时性,虽然也是针对本地零售市场,但“小时购”对于京东既往的业务模式,以及对于其它公司类似的业务模式而言,都有所不同。首先,京东既往的配送都以与自身业务紧密联系的京东物流为主,最快的时效通常为半天,并且商品皆是由线上商家提供,其中自营商品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而“小时购”的运力则是由达达来提供,最快时效则缩短为一个小时之内,商品则基本都是由线下商家提供,自营商品所占比例较小。其次,其它公司类似的业务提供的基本是快消品、低单价商品;而“小时购”除了提供快消品、低单价商品之外,还提供了数码、家电等高单价商品。尽管在服务模式、运营模式上与传统业务有较大区别,京东却没有将“小时购”如“京喜”一样做出较大的区隔,不但没有采用单独的APP,甚至在京东APP的主页面上也没有添加单独的入口,而是将其融入到传统业务的商品之中,只是在用户主动搜索相关商品时,会出现带有“小时达”标志的商品及相应的入口。京东这样的业务设定就是要在用户心目中继续延伸、加强自身的优势,并以此为抓手快速拓展本地零售市场。而在此过程之中,提供“小时购”商品的线下商家会得到京东在供应链、仓储、运营、营销等方面数字化的全面赋能,以使其能与京东主站可以全面对接。因此,对于这些商家来说,也是利用数字化工具提升自身全方面能力并快速发展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