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与服务矩阵
  • 资源中心
  • 关于我们

分析师手记:经历拼速度、拼渠道、拼运营的恶战后,共享充电宝企业将走向何方?

分析师手记 王会娥 2017-07-28 5316
共享充电宝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为资本追捧的风口,但在资本和企业疯狂追捧的同时,很多人也表示看不懂“共享充电宝”,甚至觉得这是一种伪需求。那么共享充电宝究竟是不是伪需求?能否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是桌面式、小型机柜式,还是大型机柜式共享充电宝更具优势?又是哪些因素决定了企业的生死?未来的市场格局是多家共存,还是寡头格局?且听来电科技怎么说。

一、访谈企业简介

深圳来电科技,成立于20148月,为移动能源共享平台,是大型机柜式充电宝的代表企业,致力于为智能手机用户提供全场景移动充电解决方案。截止目前,已经获得32项专利,完成A轮融资。201659日,同无线充电方案商微鹅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切入小场景充电市场,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用户充电需求。

二、访谈对象介绍

任牧,来电科技CMO,曾为网上买菜服务平台“青年菜君联合创始人。

三、分析师介绍

王会娥,易观分析中心分析师

四、访谈纪要及分析师评论

Ø  行业起源:智能手机用户的应急性充电需求是共享充电宝行业的起源

王会娥:共享充电宝好像是一下子就火起来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吸引了各路资本的追捧,您觉得行业火起来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任牧:

第一,被共享单车教育了。共享单车提供了一个理解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模型和范本。共享单车在16年刚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其实也看不懂,也有一片唱衰之声,慢慢的共享单车起来以后,很多人开始理解共享经济的玩法,包括背后的财务模型、投资回报周期的计算等等。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的模型很像。

第二,从某种程度上讲,过去一段时间真正能给资本带来收益的好项目不多,很多资本在16年都处于蛰伏的状态,从投资的数量、规模及投资门类上看,同14年、15年相比都处在下坡。资本也是有压力的,资本迫切期待好的项目,一旦一个项目被验证为可投,那其价值会非常高,这也是风口来的如此迅猛的原因。

第三,政策的导向性。共享经济已经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回顾过去一段时间,梳理创业创投的发展脉络,我们发现政策在商业领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目前的共享经济催生了如共享单车、共享篮球、共享雨伞等一系列的共享项目。

最后,尽管外界都在唱衰,比如手机电池、充电技术的革新,但是这么久以来,电池密度、待机时长及手机充电效率等都没有本质的提升。从iphone4iphone7,电池容量只增加了500mA,待机时长延长了1个小时,电池的技术并没有显著的提升,但是手机的能耗显著增大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慢慢变化:(1)手机支付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出门不带钱包,人们对电量的要求变高;(2)随身携带充电宝,很多人也觉得比较麻烦。(3目前,手机各种功能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电池的发展速度,尤其是未来布局5G,手机的能耗会更高。

分析师评论:

目前,对于绝大多数智能手机用户来讲,手机有电成为一种安全感,手机电量需求成为刚需。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类移动应用越来越多,智能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手机能耗显著增大,但电池密度、待机时长却没有本质的提升。当人们处于外出移动状态下会经常面临没电的状况,有些人会选择外出时随身携带充电宝,但也有一些人忘记携带,甚至觉得随身携带充电宝是一种累赘。共享充电宝可以满足人们外出时的随机性、应急性需求,会受到处于外出状态下的商旅用户、游戏用户、社交达人、视频用户、直播达人的欢迎。

从布局场景来看,目前,共享充电宝企业主要在餐厅、KTV、酒吧、咖啡厅、健身房、商场、景区、医院、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等特定场景下布局,非常注重场景的有效性。

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智能手机用户在外出状态下的应急性充电需求是共享充电宝行业的起源,但资本的追捧及政府对共享经济的激励成为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催熟剂,加之共享单车的成功,共同将共享充电宝行业捧到了风口。但未来,人们对共享充电宝的需求以及这种需求能否转化为刚性需求,还要看共享充电宝铺设到一定的密度后,人们的使用习惯的养成情况。

根据易观千帆监测数据,我们对共享单车、共享民宿、音频共享、知识分享、家庭厨房共享领域的代表性企业的活跃用户情况进行统计,如上图。未来,共享充电宝领域的活跃用户变化情况更贴近哪个领域,还要待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共享充电宝在特定场景下铺设到一定密度的时候再看。

Ø  充电宝硬件:用户信息安全广受关注,共享充电宝企业需在硬件上多加打磨

王会娥:从共享充电宝产品的成熟度来看,目前,行业大致处于什么样的阶段?

任牧:01的创造,定义共享充电宝,有非常高的门槛,即使是简单的复制,一个硬件产品也需要6-12个月的周期。目前来看,从研发、设计、打样到量产,平均周期是9个月

王会娥:共享充电宝和普通用户手中的移动电源有什么样的差别么?

任牧:

目前,个人充电宝仅供个人使用,其安全性仅仅停留在品质安全性上,当充电宝变成共享的以后,可以在不同的人群中流动,那么其安全性就不仅仅涉及到品质的安全性,还要保证信息安全性,但这其实有很高的技术门槛。共享充电宝在不同的人群中流转,需要设别共享充电宝的身份,监测到电量、循环次数及其健康状况,还需要有通信模块,能够从云端下指令。有些小型机柜,用户已经扫码并付费了,但是充电宝不出电,就是因为充电宝接收不到来自云端的指令。

大型机柜还涉及背后的模组,支持充电宝易借易还,保证吐出的充电宝是有电的。所以共享充电宝涉及到通信模块、身份识别、健康度检测、能被模组接纳等问题。一个共享充电宝包含外壳、电芯(电能的载体和容器)和电路板。家用的电路板非常简单,共享充电宝的电路板要复杂很多。能够盗取用户信息的充电宝是在充电宝中加了一个电路板,比如树莓派,这相当于一个微型电脑,可以盗取用户的一些信息。

王会娥:您刚刚提到用户的信息安全这块,来电是如何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的?

任牧:

第一,来电的充电宝的拆卸难度非常大,非专业人士很容易把充电宝的外壳拆坏,一旦外壳发生变形,充电宝是无法还到机柜的。

第二,充电宝里面的结构非常紧凑,没有任何空间安装像树莓派之类的微型电脑或线路,必须把原来的电芯整体换掉,再从市场上买一个比较小的电芯,再加树莓派或其他电路板。这样,犯罪成本很高,可能需要几百块钱甚至更多。

第三,来电的大型机柜中的模组可以实时监控充电宝的状态并进行身份识别。每个充电宝都有一个自己的身份,一旦被改装,其身份信息就会发生变化,机柜无法识别其身份,就会将充电宝封锁,不会再在市场上流通。

王会娥:充电宝的来源呢?一台设备的成本是?

任牧:我们负责充电宝产品的研发、设计,飞毛腿负责生产(飞毛腿的董事长是来电的股东)。机柜设备方面,来电有自己的工场。

设备成本这块,一台设备是3万元,单个充电宝的成本90元左右。

分析师评论:

共享充电宝可满足人们的自助式充电需求,是无人化的设备,尤其是移动共享式的充电宝(主要指大、小型机柜式)可以在不同的人群中进行流转,其信息安全性广受关注。各共享充电宝企业需要在充电宝硬件上多加打磨,以免成为不法分子窃取用户信息的工具。来电科技非常注重硬件的研发,其机柜能实时监控充电宝的状态并对充电宝进行身份识别,可及时将无法识别身份的充电宝封锁在机柜中,以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来电的充电宝盗取用户信息。

Ø  场景化布局:根据不同的场景,铺设更加适宜的产品形态

王会娥:从模式上来讲,目前有桌面式的、小型机柜式和大型机柜式,这三种模式有什么不同?或者说各自的优劣势是什么?

任牧:从成本角度看,桌面式和小型机柜式的成本低会更加灵活,大型机柜背后的模组更加复杂,成本高,所以成本意识更强,在渠道拓展时会尽可能的抓有效网点,铺一台设备就要保证设备是有效的。

不同设备的成本结构、技术研发难度导致运营策略上的不同。大型机柜同场景方是若即若离的关系,基本不给商家惹事。而很多小型机柜是在摆在商家里面的,如果用户体验不好,可能会给商家带来麻烦。桌面式的充电宝运营维护成本高,会出现丢失、“不在线”等问题。做大型机柜的企业去做小型机柜及桌面式充电宝更加容易,而做小型机柜和桌面式的企业做大型机柜是很难的。

王会娥:我们了解到,目前来电有大型机柜,也有小型机柜和桌面式单体充电宝,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同时布局这几种呢?

任牧:来电是目前唯一可以做到全场景移动充电解决方案的企业。共享充电宝同其他共享模式不同,本质是B2B2C模式。中间的B是场景方,2B2C的前提,只有将共享充电宝铺设到各种场景下,用户才能在各种场景下使用到,所以必须要做不同场景化的解决方案。而不同场景下的解决方案差异很大,涉及到场景自身的差异、运营的差异及用户行为习惯的差异,靠一种机器很难满足各种场景下的各种用户需求。

王会娥:那从这个逻辑来讲,未来是不是一定会出现几种模式的交叉,其他的企业也会同时做几种不同的产品形态?

任牧:不会。在大型机柜层面,来电已经做了足够高的专利防火墙,在目前的专利形态上,其他企业做大型机柜完全没有机会。如果希望通过设计从底层逻辑上规避掉我们现有专利的保护,必须从01,在这个过程中,来电花了2年的时间,但是共享充电宝的时间窗口期又有多长呢?不排除会有其他的技术解决方案,但是目前即使是单纯的模仿复制,也需要9个月的时间,在加上定义、规避现有的技术专利,在这个过程中,时间的大门难道不会将你挡在门外么?

小型机柜目前有吸纳式和插卡式两种形态,吸纳式的目前也在来电的专利垄断之下。这也是街电科技花了1个亿买专利的原因。

分析师评论:

从充电宝产品形态来看,主要有三种形态的共享充电宝,即大型机柜式(移动模式下的移动共享)、小型机柜式(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桌面式(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这三种产品形态在布局场景、用户体验、硬件成本、渠道拓展及线下运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共享充电宝要满足特定场景下的用户充电需求,本质是B2B2C模式的,涉及到中间的场景方(餐厅、酒吧、咖啡厅、健身房、展会、景区、医院、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等),运营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铺设更加适宜的产品形态。目前,绝大多数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及定位,切入到某一种产品形态,仅有少数企业切入到两种以上的产品形态。来电科技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全场景的移动充电解决方案,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同时切入到大型机柜式、小型机柜式及桌面式单体充电宝,以满足各种场景下的用户充电需求。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企业同时布局多种产品形态,做不同场景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用户充电需求。也会有一部分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下进行垂直化布局。

Ø  核心竞争力:短期,供应链优势、渠道拓展能力是核心,长期是运营能力的PK

王会娥:那么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什么?

任牧:

第一,专利壁垒与技术壁垒。充电方式及技术不断提升,看谁能在新技术上做更多的布局,拿出更多的充电解决方案,并通过专利来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不被其他玩家轻易窃取。

第二,强大的供应链的支撑。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有没有大量的出货的能力,目前,行业中的很多玩家都还没有量产呢。(2)保证品质与安全,在大量的出货的前提下,做有效的成本控制,并不伤害品质。(3)供应链的响应速度。

第三,渠道壁垒,或者线下运维的壁垒。铺设速度、网点密度及合理性等都决定了在一段时间内的市场份额。共享单车是完全开放的场景,但共享充电宝的场景方很大程度上是封闭的或者排他的,是“类零和博弈市场”,就看谁宝马圈地跑的多。

第四,融资能力。在行业慢慢趋于理性的前提下,看前三个壁垒,但是目前的行业不够理性。

王会娥:来电从14年成立,也运营了一段时间了,您觉得目前这个行业最难的是什么?

任牧:主要是刚刚聊到的专利、技术、供应链以及渠道。但是这个行业独有的是专利和供应链壁垒。

分析师评论:

共享充电宝满足用户外出状态下的应急性充电需求,对于企业来讲,关键是看谁能够触达到更多的用户,这决定了企业的市场份额如何。初期,能够触达到多少用户,要取决于共享充电宝的铺设密度及铺设点位的有效性。决定充电宝铺设密度及点位有效性的核心因素是供应链能力及渠道拓展能力。供应链能力决定了企业能否研发出稳定的硬件产品,有没有供应链的支撑以生产出足够铺设的硬件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共享充电宝的铺设速度、铺设密度。而渠道拓展能力决定了企业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开拓出更多的、高效的B端场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充电宝的铺设速度。

后期,等共享充电宝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下铺设到一定密度的时候,运营能力成为核心。共享充电宝本质是B2B2C模式,涉及到中间的B端场景方,是重线下运营的行业。运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能否高效的管理几千万台甚至上亿台物联网设备,关系到中间B端场景方的稳定性,更关系到用户的充电体验。

Ø  未来市场格局:经历一段时间的拉锯战后形成寡头格局

王会娥:未来的市场格局如何,是寡头格局还是多家共存?市场格局确定的时间节点呢?

任牧:共享充电宝市场最多容得下两三家企业。第三个季度,会出现真正的战争,第四季度就白热化了。今年年底,很多小的企业可能会完全被淘汰,市场格局初成。

分析师评论:

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共享充电宝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拉锯战后会形成寡头竞争格局。共享充电宝市场可能是一个几十亿级的市场,市场规模较小,在经历拼速度、拼渠道、拼运营能力的较量后,市场将迎来一波洗牌,铺设规模小、运营能力差、资金紧缺的企业将被淘汰,最终或将形成寡头竞争格局。

但共享充电宝既连接线上也连接线下,既连接消费者也连接终端,涉及到硬件研发、生产、渠道推广(涉及到中间的场景方)、线下运营等诸多环节,是重资产投入、重运营的行业,最终市场格局的形成可能要比我们想象的时间长,或许要经历1-2年的时间才渐趋明朗。